7月29日,上午九点,我带着女儿卿卿来到梅山寺禅武堂,拜访我的老朋友——禅武堂堂主释今武大师。
夏日的阳光透过古寺的飞檐,洒在水泥地面上,蝉鸣声中夹杂着武堂里传来的呼喝声,为这次拜访增添了几分武林气息。
释今武是我相识多年的老友。
六年前,我曾为他做过专题报道,记录他几十年如一日苦练武艺、推广梅山武术的故事。
如今再见,他依然精神矍铄,双目炯炯有神,一身素色练功服更显得仙风道骨。
释今武俗名罗革新,是个名副其实的“跨界高手”。
他不单纯是国家级非遗梅山武术传承人,还拥有国家注册执业医师、执业药师、中医主治医师资格,多重身份,让他在武术界独树一帜。
展开剩余86%他,武学渊源深厚。
师承中国武术九段晏西征大师和梅山寺住持释宽桥法师,自幼习武,深得传统梅山武术精髓,又精通现代搏击实战。
他提出“禅武医一体”的修行理念,将禅宗智慧、传统武术与中医文化完美融合。
说到他的武学成就,可以用三个方面概括:
作为梅山武术传承人,他精通梅山拳、梅山棍、梅山铁尺等十八般传统器械,特别注重武术实战与养生的结合。
作为散打搏击名师,他教学三十余年,培养弟子数千人,不少学生在省市级武术比赛中屡获佳绩。
作为禅武合一倡导者,他主张“以禅入武,习武修禅”,把禅宗心法融入武术训练,提升习武者的身心境界。
在医学方面,他长期钻研中医骨伤科、健康管理和慢病调理,尤其擅长太极运动养生。
他将传统武术训练与中医养生结合,在运动康复、跌打损伤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,帮助很多武术爱好者科学训练、避免伤病。
禅武堂内,我和卿卿围坐在一张老榆木茶桌旁交谈。
释今武手法娴熟地为我和卿卿泡着新化红茶——熊山野茶,茶香氤氲中,他讲述了创办禅武堂的初衷。
“现在很多人练武只注重招式,忽略了心性的修炼。”他轻轻放下茶杯,“武术不仅是打打杀杀,更是一种修行。我想通过禅武堂,让大家重新认识武术的本质。”
通过他的讲解,我对梅山禅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
梅山禅武是以佛教禅宗思想为核心,将禅修与武术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武学体系。
其特点可以用“禅武合一,动静结合”八个字概括,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内涵。
释今武详细解释了梅山禅武的核心概念:
首先是“禅武合一”。
禅武以“禅”为理论基础,“武”为实践手段,强调通过武术训练,实现心性觉悟与身体健康的统一。
禅宗讲究“心静自然得气”,通过调整呼吸、控制意念,让身心达到和谐状态,最终达到“性静神清”的境界。
其次是禅武的哲学内涵。
禅宗主张“明心见性”“返观内照”,通过超越形式的专注观察,达到对自我与宇宙的深刻理解。
释今武表示,“这种内在修心过程,为武术提供了精神支撑,使习武者具备超越世俗的定力和智慧。”
说到梅山禅武的特色,释今武如数家珍:
形神兼备:不但注重肢体技巧(形),更强调通过动作训练实现精神调控(神)。
比如梅山拳通过配合呼吸调节,达到以形导气的效果。
动静结合:以动中求静为核心,通过行禅(如打坐、步伐移动)与实打结合,达到“心空”“意空”的境界。
释今武说,“这种训练方式,能让习武者在实战中保持冷静与专注。”
文化底蕴:禅武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,包含“菩提”“般若”等哲学思想,以及“菩提萨埵”(觉悟者)的修行理念,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。
现代意义: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梅山禅武不单纯是武术技艺的传承,更承载着禅宗文化与民族精神。
其“禅武合一”的理念,被广泛应用于身心修炼、心理调适等领域,成为梅山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采访接近尾声时,释今武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表演了几套传统器械功夫。
只见他手持梅山烟筒,动作行云流水,刚柔并济;挥舞梅山大刀时虎虎生风,气势磅礴;使用梅山耙时又灵动飘逸,如行云流水。
我赶紧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精彩瞬间。
表演结束后,释今武告诉我,他现在在梅山寺禅武堂开设公益武术班,推广梅山武术,助力非遗文化传承。
此外,他还定期举办禅武养生讲座,传授武术健身与中医调理知识,惠及大众健康。
中午时分,释今武邀请我和卿卿来到寺内膳食堂用餐,恰逢梅山寺住持宽桥法师也在。
宽桥法师是释今武的师父之一,也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。
餐桌上,我与两位大师就禅武修行、中医养生等话题聊了差不多20来分钟,我首次明白了梅山寺禅武堂传承的不只是武术招式,更是一种融汇了禅意、武德与医道的生活智慧。
我相信,在释今武的努力下,梅山禅武必将发扬光大。 ■ 卿跃飞
发布于:湖南省同创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